记忆中的那里
(20级新闻传播学专业:刘蓉融)门外是小孩追逐打闹,门前用白色的粉笔画着跳房子的游戏,一到晚饭时间便可听到“吃饭了,快回来”,朋友们便散去各回各家,各找各妈。晚饭后,大家搬着凳子聚在一起闲聊......那是记忆里的乡村。
小时候一放假便去乡村,记忆中的那里总是那么美好。坐在车上,一路经过看到的都还是熟悉的模样。我站在家门前,看到四周的房子,都是紧锁大门,门口依然吊着大灯笼,但是沾满了灰尘灯笼变得陈旧。冬天的夜晚来得很快,晚饭后路灯便都打开了,门前没有小孩在嬉戏,也没有大人们聚一起的闲谈。奶奶说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一年到头都难得回来几次,现在呆在家里的都是老人。而儿时的玩伴也都长大在外,或是读书亦或是工作了。乡村再也没有了那时的活力。这好像不是一个村的现象,我想中国大部分的农村都是如此,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大家不得不离开家乡外出务工。
除夕,我们回农村过年,这一次,门外大家都换上了新的灯笼,贴上了新的对联,过年的气息比城市重了许多。不断有小轿车驶来停在各家的门口,大门都敞开,各家各户热闹了许多,饭时鞭炮声噼里啪啦。饭后大家都出来放烟花了,从外地回来的大人们又聚在一起闲聊了。呆在那里的两天,鞭炮声没有停过,好像年年如此,记忆里的那里好像又回来了。
记忆里的那里是“限定版”,年后大家又得回到各自的岗位中去。这好像是大家的一种“约定”,对大家来说,每次过年都会回到老家来,尽管荒废了的厨房、浴室、房间都积满了灰尘。但每年还是打扫一次住上几日后便离开,乐此不疲。或许这也是我们的一种乡愁,是中国人一种特有的执念,在外过年没有归属感,不管打拼的如何,每年这个时候还是会回到真正意义上的家。
不知道这种约定会持续到何时,记忆中的那里还能存在多久,但我想只要他们那一辈还在,这种约定便一直会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