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08年新年伊始,中国南方各省遭遇了五十年一遇的特大冰灾。为了应对这场大灾难,大量的人力物力被投入其中,更有些人为了履行职责而献出了生命。天灾难料,人事可期。在被温情感动的同时,必要的总结和反思是必不可少的。直击冰灾背后,本期我们共同探讨冰灾带给我们的另一种震撼。
点画评
当雪凝冰冻灾害降临贵州大地时,一辆辆在倒车镜上系着绿丝带的私家车、面包车和出租车,成为了老年行人、孕妇、病人招手即停免费乘坐的“爱心车”。经过当地媒体的大力推介,已有数以万计的行人乘坐过这种令人难以忘怀的“爱心车”,一个一个在绿丝带活动中出现的真情佳话,正传颂在贵阳的千家万户。
【点评者说】在中国历史上,抗灾一向是“强政府,弱社会”。从古至今,每次遇到大的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人们总是习惯于消极的等待政府的救援。中山大学社会系教授贺利平认为,一个现代的社会是一个高度自治的社会,社会需要政府,但绝不会在一切事情上依赖政府。“传统的应急救助方式,得依靠政府正确的判断和积极应对,政府有可能在判断上是滞后的。如果灾害来临,一切都等政府研究分析完毕,递交报告走完所有的正式程序才启动救灾工作,那么很可能等待政府采取行动时,已有很多人因灾丢掉了性命。”而此次由贵阳交通广播电台发起的“绿丝带市民互助活动”则向我们展示了另一种救灾模式——由中等收入的群体自发结合组织救灾,冰雪中我们看到了飘扬的绿丝带,看到了无私的爱心,也看到了广大民众睿意自救的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