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当6路换新车后
2009年9月,天涯社区出现了网友“来吧路人甲”的一篇名为《湘大6路公交问题实在大》的帖子,强烈建议湘潭公交公司整治6路车的问题,因为车内每天人满为患,并常有小偷偷窃,造成学生诸多证件丢失的事件。
同年11月,本报报道了6路公交车集体的“大换装”,原先使用了近7年的6路旧车被 “混合动力,绿色环保”,可容纳近70人的新车型所替代。
如今,一年过去了,原先大家抱怨的情况是否还存在?现在对于新的6路车的反馈情况如何?为了解答这些疑问,记者进行了相关的调查。
10月22日,周末。上午8时许,湘大校门口,6路公交司机罗师傅趁着开车前的间隙在看报纸。据罗师傅介绍,他已有近22年的驾龄,驾驶6路车也一年多了。“现在不在提倡低碳出行嘛,新的6路车的确体现了这一点,相比以前更安全,舒适。”当记者问及罗师傅的亲身体会时,他这样说道。
9时,家在羊牯塘的李奶奶向记者讲述了她对6路车的印象。“我觉得6路车最好,主要是学生的素质高,无论车内是否拥挤,一般都会有学生给我让座的,而我不喜欢坐105路。”李奶奶今年已经61岁了,记者在采访中有时会听不清她讲话,但提起6路车,老人就赞不绝口,往往在同样通往目的地农贸市场的6路车和105路车中,选择乘6路。
10时,记者来到了6路车所在的湘潭公汽总公司乘客投诉受理中心的办公室,相关工作人员正在接乘客投诉的电话。据她介绍,6路车运营情况相对比较好,投诉的人不多。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发现,6路换新车后在硬件设施上有了很大的提高,整体情况较好,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其中,周末出行拥挤的情况仍很突出。
“上下班高峰、中小学上学和放学、周末节假日湘大学生出行时6路车最挤。”司机罗师傅向记者说道。
据记者了解,出现上述情况有其客观原因。首先,是线路问题。从湘潭大学到终点站观湘门,途中要经过砂子岭,汽车西站,长途汽车站,基建营等人流量较多的站点。其次,周末以及长假期间,出行的人比较多,车辆有限,大家选择在同一时间乘坐公交车,势必将带来车内的拥挤。
记者采访了湘潭公汽总公司营运计划部的龚部长,他介绍为了缓解周末假日拥挤的压力,他们会增加运行密度,减少在终点站的停靠时间,使更多的车能够在路上运行。针对同学反映的晚7时以后,6路的晚班车比较拥挤的现象,龚部长解释确实存在这种情况,晚班车一般半小时一班,所以会比较挤。而晚班车单独收费两元的问题,龚部长也予以了承认。“这个其实是历史遗留问题,很早以前,没有晚班车,后来就计划把晚班车承包给单位的职工,让他们去发展。”
(二)“鹬蚌相‘挤’,渔翁得利”
“周末和节假日公交车拥挤是必然的,每个城市都会这样。但有时候学生不等车上的人下来就拥上前去,挤着上车,基本上都不排队。”设立在湘大门口的6路公交站务处的工作人员向记者讲述了上述情况。
记者采访了身边乘车的同学,发现能够自觉排队上车的人很少,大部分人都会蜂拥而上,如果车上还有人要下,就会造成很多人挤在车门口的情况。这种现象在节假日,乘车高峰时段表现得尤为明显。“我还听过有人在上车时还大声说着‘挤呀,挤呀’的口号。”必赢线路检测中心的彭同学说。另外,乘客中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心理,上车时,在车门口,大家都想尽快往里挤。然而上车后,又在抱怨其他人的拥挤和推搡。
针对这种现象,教授思想政治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王双兰老师指出:“公交车本是一种福利性的交通工具,也是中下阶层市民必不可少的公共资源,但人多车少,这种矛盾在节假日期间会凸显得更厉害,这就需要我们能够有秩序地乘车。如果谁都想快点上车,那么谁也快不了。”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发现,上车时的拥挤无形间给小偷也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必赢线路检测中心的柳同学日前在6路公交车拥挤的门口被偷。“那天是周末,我原打算去市里,可能因为学校那天放假,坐公交的人特别多,车还没停稳,大家就蜂拥而上。挤在拥挤的人群里,有两个人紧贴我的身体,其中一个人不断地拍我的肩膀,我回过头,两个人都迅速消失了。后来我才回过神,发现手机已经被偷了。”
与被偷的柳同学相比,雷同学则幸运得多。“当时我在基建营附近,上车的人很多,所以人都挤在车门口,很难上去。”正是那时候,让小偷有了可乘之机。那天,他穿了一件有四个口袋的上衣,其中三个口袋都有钱,而戏剧性的是小偷恰巧把手伸进了那个没有钱的口袋。“当他把手伸进那个口袋时,我就感觉到他一直在挤我,我回头瞪了他一眼,他就没有再继续。后来,上车后就再也没见到那个人了。”
据记者了解,小偷往往选择在车门口上车最拥挤的时候进行“下手”,甚至有专门的人负责制造上车时的拥挤,俗称:“推车”。学校保安处治安科的曾科长提醒大家:“其实,有秩序地排队上车也就一两分钟的事,自觉排队,才能不给小偷下手的机会。”
在采访过程中,也有同学提出避免拥挤,不让小偷有可趁之机的建议:在眼前的车已满时,可以等下一辆车,不用挤着上车,因为6路每辆车间隔时间较短,一般为4-5分钟,人流量少的时候约8分钟。其实,当我们在互相拥挤时,无非是在节省时间,争取座位,但有时“退一步”,也许会海阔天空,也不至于陷入“鹬蚌相‘挤’,渔翁得利”的境地。
(三)“其实,整个过程我都一直处在紧张和纠结中”
公交车上小偷行窃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尤其在节假日期间,被偷东西后愤慨的同学不在少数。而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小偷偷东西,不仅被偷者无辜,还会有人会处于“纠结”之中——看见小偷偷东西的那个人。
必赢线路检测中心大二的阳同学向记者讲述了她大一时发生在6路公交车上的一段“纠结的经历”。“当那个男子刚上来的时候,我就感觉他不对劲,开始时印象就不好。”阳同学回忆了当时的情况,那时她坐在后排,离站在后车门的那名陌生男子有一定的距离。“后来,我看见他将手伸进了站在他前面的一个女孩的包里。他用外衣遮着,很快就得手了。”整个过程阳同学说自己一直处在“紧张和纠结”之中,因为听说过太多关于提醒被偷者而遭到报复的例子,她在反复犹豫后,选择了沉默。“当时真的很纠结,却不敢上前提醒,后来想想那个被偷的女孩如果丢了很多钱,一定会很伤心。”
记者在搜集诸如此类的案例过程中,了解到大多数亲眼见到偷窃行为的同学选择了沉默,尽管内心是不愿意这样做的。也有同学在小偷下车后提醒被偷者,只是在案发时,很少有人站出来提醒。
针对大家遇到这种情况的胆怯和害怕报复的心理,记者采访了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彩健老师。他提醒我们应该以平和的心态看待这种现象,不应该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给目击者扣上各种帽子。因为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胆怯心理,谁也不知道自己在遇到这种情况时是否会勇敢地站出来去制止小偷。同时,他个人也提出,现在做好人的成本太高了,使得同学们遇到这种情况时会犹豫不决。“好人往往会因为出于好心而伤害自己,甚至是丧失生命。也正因如此,越来越多的人不敢再做好人。”但是,他也提出了自己的希望,“如果有人能够在当时站出来,提醒被偷者,就能起到表率作用,也将会有更多的人在这种情况下不再选择沉默。”他提到如果国家建立金额健全的保障制度,比如,给那些因见义勇为而受伤的人提供健全的事后保障,那么人们才能消除后顾之忧。
其实,在公交车上,一直有人在做提醒乘客小心被偷的事,保卫处治安科的曾科长提醒大家在上车时要注意周围的人:“有时身边人或司机喊注意和往里走,其实就是善意的提醒。”而在紧急情况下,司机也会配合当事人到警局做调查,“以前也发生过确定小偷后,司机将车开到警察局的情况。”公汽总公司的龚部长向记者透露。
(四)记者手记:换位思考促和谐
在这次针对6路公交车的调查过程中,除了拥挤,偷窃等常见现象,诸如车上吸烟,嚼槟榔,拥挤时从后门上车不投币,司机服务态度不好等不和谐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我们应该学会换位思考,多为他人想想,多体谅他人。这样,我们在遇到这些情况时,才能更平和地去看待,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和谐。”在问及以怎样的心态面对公交车上的不和谐现象时,彩健老师如此说道。的确,在遭遇公交车上的种种不和谐时,需要少一些抱怨,多一些理解。在这一过程中,换位思考将变得尤其重要。当我们在拥挤时,只关注到了自身的不适,于是开始抱怨,却忽视了去理解他人也在拥挤之中,而我们自己可以做哪些努力去让周围的环境更好,更和谐;当我们遇到有人偷窃时,我们会犹豫,这可以理解,但当我们设身处地地为被偷者想想,也许会多出一些勇气。
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我们不愿意去过度地指责某一部分人的过错,因为一个好的乘车环境的维护,需要你我每一个人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