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与“教师”相关的话题也发烫。上海北京均传出消息称中小学教师资格终身制将打破,教师每5年将认证注册一次。如果考核不合格,将退出教师岗位。从2012年起,上海中小学教师只有连续注册五次,即任职25年以上,才可免注册。
尽管拥有完美无瑕的理论依据和无可指摘的改革初衷,但“五年一认证”的消息一经传出还是引发了不小的质疑波澜,并未取得预期的社会反响。很多人认为这只是一个形式上再造的形式,说白了就是瞎折腾。相对于很多人的理性批判,笔者却对此政策颇有好感。
“终身制”,在公众的认知思维下,基本上等同于“铁饭碗”。从历史沿革看,它也是流动匮乏的传统用人机制下的产物。时至今日,它与现实需求的脱节,已不言而喻。笔者认为打破板结化的“终身制”,已是大势所趋。教师资格“终身制”,也是如此。终身制终归是缺少竞争与活力的机制,容易让人懈怠与慵懒。在一劳永逸的“一考定终身”的机制下,教师身份固化,观念僵滞,惰性滋长,知识更新、素养提升缺乏动力,难免生出“职业倦怠症”;因此导致行业换血能力缺乏,人才换代慢,教育方式也僵化,教改也会遭遇内生阻力。破除教师终身制,让教师树立危机意识,促使其改进和提高职业素质,从着眼于教师管理体制层面来看,无疑具有积极意义。
而定期更新资格认证,则是以动态考核与流动管理,来涵养教师的个体素质,敦促其提高。在灵活的淘汰和进退机制下,教师也能在“不进则退”压力下,更新观念、提升水平;教育格局,也能随着师资“洗牌”,而不断优化。实质上,在教育领域打破“终身制”,早就不乏渐进的步骤。在《教师法》中,曾明确规定:将逐步实行教师聘任制,建立契约式的用人制度,引入竞争择优,完善激励约束,避免论资排辈,增强教师的流动性,实现用人机制弹性化。而定期更新资格认证,其实是对此改革举措的延续和深化。
政策的初衷就是希望“为人师表”者能通过适当调节,超越自我、正视挑战,对教师资格证的改革,是规范整顿教师队伍的开始。当然,政策的初来乍到必然会给人民教师们造成恐慌,并且使老师们感觉“压力山大”。所以如何把压力转化为动力,转化为内驱力就变得格外重要,而这既需要教师出于自身站稳讲台、胜任教书育人使命的主动性、自觉性和迫切性而做出努力,也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的领导者给予应有的指导、必要的帮助和给力的支持。上海市教委新推出的培养教师教学能力和提高教师队伍质量的举措,给所有教师,尤其是从事基础教育工作的教师们提供了发展的大好机遇,也带来了颇具挑战性、严峻性的考验。
笔者始终认为打破终身制是件好事,优胜劣汰是保持社会健康运转的基本法则,有适当的压力才会有足够的动力,各行各业,本来就不该存在“铁饭碗”的说法。时代发展对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定期注册制度体现了终身学习的要求和理念。不管怎样,教师资格切勿终身制,已是潮流所趋,所以我们不妨对其抱有好的希望,且行且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