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文新院新闻专业:郑欢)瑞典斯德哥尔摩当地时间10日下午,2018年和2019年两届诺贝尔文学奖揭晓,波兰女作家奥尔嘉·朵卡萩 (Olga Tokarczuk)和奥地利作家彼得·汉德克(Peter Handke)分别荣获该奖项。据诺贝尔官方网站显示,对奥尔加·托卡尔丘克的授奖词是以表彰其“以百科全书式的激情,将跨越边界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叙事想象力”;对彼得·汉德克的授奖词是以表彰其“用语言的独创性探索了人类经验的边缘和特殊性的有影响力的作品”。
在这个欧洲人欢呼诺贝尔文学奖花落自己家,国人感叹村上春树再次陪跑的时刻,人们或许忘记了那个前几天出现在微博热搜榜上的中国女作家残雪。
2
元末明初的人们提起“残雪”一词也许会想到诗人杨基所写的名为《残雪》的诗“庭雪半消残,犹存旧腊寒。春风如有意,留待隔年看。”唐代的人们提起残雪也许会想到大诗人白居易所写的那句带有“残雪”一词的诗句“子城阴处犹残雪,衙鼓声前未有尘。”而现在的人们提起残雪,是否会想到那个曾出现在某博彩公司赔率榜上,一度与村上春树并列的中国女作家残雪呢?
在诺贝尔文学奖公布的前夕,残雪的名字曾出现在微博热搜以及各大头条,但不断被提及的关键词却是“中国女作家残雪是谁”,这位诺贝尔文学奖热门人选,风靡至国外,然而却陷入被国内受众反问是谁的窘境。
3
残雪,原名邓小华,女,湖南耒阳人。1970年后历任街道工厂工人,个体裁缝。1985年开始发表作品。198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先锋派文学代表人物 ,部分作品在香港和台湾出版,并被译介到日本、法国、意大利、德国和加拿大等国家。其代表作有《山上的小屋》《黄泥街》《苍老的浮云》《五香街》《最后的情人》等。
这是百度百科上面搜的到的关于中国女作家残雪的资料,但残雪的经历,远不止这些表面文字一般浅显。
4
作为一位具有分裂人格的艺术工作者,残雪具有鲜明的个性化创作风格,她天马行空,她独一无二,她不拘一格,她独树一帜,她可以勇立船头批评整个文坛,她可以言辞犀利争锋相对,她愿意特意学习西方文学使自己的作品兼具东方美感和西方精神特质,她敢于深入挖掘人性,她愿意尝试新的领域,她致力于唤醒自我找寻本我。丰富的人生经历不断拔高残雪的写作高度,她在难熬的岁月里坚贞不屈,与命运的洪流作斗争,她的文章扎根于现实生活,每一个微小的细节都透露出丰厚的内涵,她用文字昭示她是一位有故事的人。
5
她的成绩远大于她的名声,残雪是作品在国外被翻译出版最多的中国作家之一,她的小说成为美国哈佛、康奈尔、哥伦比亚等大学及日本东京中央大学、国学院大学的文学教材,作品在美国和日本等国多次入选世界优秀小说选集。残雪是唯一获得美国最佳翻译图书奖的中国作家,获得英国独立报外国小说奖提名,入围国际布克奖长名单,入围美国纽斯塔特国际文学奖短名单。瑞典汉学家、诺贝尔文学奖评委马悦然称赞残雪是中国的卡夫卡,甚至比卡夫卡更厉害,是位很特别的作家。
残雪作为先锋派文学家,作品较通俗文学而已,自然是晦涩难懂,残雪也深知自己的读者受众群体并不庞大,她自己也曾说过“读我的小说是需要有一些准备的,或者说需要经过训练。他(她)必须读过一些现代艺术的东西,懂一点绘画、音乐,具有敏锐的感觉。还需要接触过西方的经典文学,从古典的到现代的一路看下来,最终就能到达我这里了。”尽管残雪的作品不被当下很多的青年人所接受,但她本人却从未选择妥协去写那些迎合现代人品味的文章,她是中国写作文学实验类的文章的为数不多的人,并一直坚持实验类的写作到今天。
6
前不久,“残雪回应登上诺贝尔文学奖赔率榜”也同样登上了微博热搜,相比于公众的火热讨论,残雪本人倒显得从容淡定,“得奖希望不大,只想安心写作,每天都有灵感。”于残雪而言,无论窗外风雨多大,雷声多轰鸣,窗内的世界仍旧恬静美好。值得感动的是,残雪说自己已经66、67岁了,长沙人的寿命只有72、73岁,自己要抓紧时间赶快写作,哪里都不想去,只想待在家里创作。残雪在访谈里还说道,自己每天都自动写作,不需要灵感,同样也不需要构思。这是一位对自己的实力具有清晰认知的自信的作家,没有为了写作而写作,她在做的,不过是自己热爱的事情。残雪还将自己界定为国内文学圈的异类,其中反映的,不过是一种不愿意随大流的态度。
7
文学尚有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那么欣赏文学的人自然也分三六九等,有人愿意称她为灵魂生活的践行者,那么自然也会有人读不懂她。尽管残雪的文风在中国文学界一直争论不休,但不可否认,残雪构筑了一个属于她自己的文学世界,这个世界犹如一个散发着无限魅力的黑洞,吸引着读者去探索追随。残雪曾经说过“我相信,如果谁成为了我的读者,他或她的生命体就会被触动,整个人生都将有所改变。”
小众不代表应该被我们遗忘,残雪足够好,不够好的是我们,尽管残雪未获奖,尽管残雪本人看淡功名利禄不计较是否得奖,尽管残雪可以用怪诞的文风和高深的内容拒绝读者,我们也不应忘记这样一位曾出现在诺贝尔文学奖赔率榜上的中国女作家。在这个应该为中国作家的成就感到骄傲的时刻,我们不应该吝啬于自己的掌声与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