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在湖南•口述》作品
杨晓明:精 彩
“没事的时候,去田里转两圈,就当是散步了”,湖南省株洲市茶陵县严塘镇玳溪村村民杨晓明聊起自己的变化,以前觉得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无论如何都比在家种田好;现在认为,守好农田,陪伴家人,就是精彩的生活。
“猴子你真牛”
我今年48岁,2000年我和妻子来深圳打工,2岁的孩子寄养在亲戚家,我在码头搬货物,妻子在电子厂上班。2011年有了第二个孩子,我们就回到了家乡。
看到周围有人承包土地,规模化种植粮食作物。我就想,别人能干我为什么不能?正好国家在土地承包方面有政策支持。
我租了60亩土地种水稻。农忙时节,我收完自家的稻谷还帮别的种粮大户拖稻谷,这样可以增加点收入。
有一年我帮人拖稻谷,创下一个记录:一天拖抗、搬运了400余包稻谷。当天结账的老板看到工资表都不敢相信,说:“别人一天最多300来块钱,你居然做了800多块,你不会是在造假吧?”确实,一包稻谷95斤左右,是很费体力的。最后,在大家的证实下他才相信,竖起大拇指说“猴子,你真牛”!猴子是我的外号,我小时候体质差,瘦得像只猴,但不管做什么事,都像猴子一样迅捷,所以大家都叫我“猴子”。
虽然累,一想到多背一袋就多挣点钱,身体就像上了发条一样,停不下来。
原本安稳的生活被打破了。2015年的一天,我爱人感觉身体有异样,我带她去医院检查,确诊为乳腺癌。
我本想瞒她,结果没瞒住,她问我:“两个孩子怎么办,大儿子上高中,压力正大,小儿子才四岁,我要是走了,他们就没有妈妈了……”
我也怕,我也急,但我是家里的柱子,我必须咬牙坚持。
我安慰妻子,安顿好家里生活,带她配合医生作治疗。爱人做了切除手术,接受了6次化疗。
待病情稳定下来,家里的积蓄也基本没了。我正为生计发愁,村主任谭海林来到我家,了解情况,开导我。2016年国家搞精准扶贫,村民代表大会评议通过,我家被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扶贫政策给了我新希望。
“杨大老板”
我没别的技术,只会种田。支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帮助指导我,利用扶贫小额贴息贷款5万元入股茶陵县海林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承包了500亩水田。
我们合作社的发展方向是搞现代化经营管理模式。老种田方式已跟不上时代,现在都是连片承包,这样可以实现规模化、机械化种植,方便作物管理,减少成本,提高效率。
我们与农民协商承包土地,有的农民不愿意出租,有的想留一小块自己种。为了最大程度照顾到大家的利益,我们多次提高租赁价格,对于部分想留小块田地的人,我建议把土地肥力较好的地方置换给土地较为贫瘠的农户去种,尽可能满足大家的需要。
有人不理解这种“倒贴”行为,但我心里清楚,我是农民,知道种地的辛苦,爱人生病的时候,亲戚朋友还有邻居都来安慰、鼓励。现在我能帮他们的时候要尽最大的努力去帮,就像国家扶贫政策对我的帮助一样。
我们第一次种这么大面积的田地,难免遇到一些问题。
合作社刚成立时,没那么多机器,到插秧时节,需要人工插秧,最初雇的人少,插秧进度赶不上。插秧期只有30到35天,如果不及时插秧,会造成减产。我们决定再去邻村多花钱多雇几个人干。
经历这件事,我们总结,应该多购入农业机器。于是2017年我们增添了农机具投入生产。
参加合作社务工有工资,又享受合作社年终分红,我家的收入越来越稳定,合作社也帮助解决了村里百余户农民的就业问题。
这些成就的取得,除了自身的努力,还有国家以及扶贫干部的大力帮扶。前两年,工作队多次组织安排我参加农业生产培训班。通过学习,我掌握了更深的知识,积累了更多的经验,走上了机械化、科技化、规模化的农业致富之路。
农忙时节,我一般5点多起床,联系附近在家的贫困户,人手还不够就开车去隔壁村或者更远的地方接干活的农民。几十号人跟着我下地,从天亮干到天黑,中间也就只有一餐饭的休息时间。
有一次,一起干活的人开玩笑说:“杨大老板,你老板都当了这么大了,还跟我们一起在田里打滚,不怕弄脏了你的衣服啊?”
我笑着说:“我才不是什么老板,就是一个农民,农民不在地里滚泥巴还能去哪?”
真的,我不喜欢老板这个称呼,这么一喊,显得生分,显得有距离。人与人之间没有距离,才最好。我喜欢和大家一起劳动,我开心自己的经历能够激励其他的贫困户。
良性循环
我们合作社走上了良性循环,现在有3台收割机、3台拖拉机、2台三轮车,承包了1000多亩土地。
我们已经掌握成熟的育苗技术,自己育苗可以降低成本。
插秧,我们会提前做好准备,虽然有插秧机,但插秧机插秧质量不如人工,所以我们会分批次雇人,如果插秧进度实在赶不上,就采用直播的方法,将催芽后的稻种直接撒播到田里。
喷洒农药环节,我们会承包给专门的公司,用无人机喷洒农药,方便又快捷。
收稻谷,我们就用收割机,收完直接将谷子装车,拉进控干机里面。我们南方天气不稳定,以前是把谷子放在晒谷坪上晒太阳,一下雨就手乱脚忙收谷子,现在用机器烘干,只需一个人操作。有了它,打雷下雨也不怕了。
在和结对干部交心谈心中,我认识到,只有通过教育,才能阻止贫困向下一代传递,只有适应社会发展,不断学习新本领,才能真正走出贫困。
我一直把这个道理告诉两个儿子。大儿子考上了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的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儿子很争气,学习努力,获得了奖学金,被评为优秀班干部。他积极参加课外实践,作为社团负责人组织国学知识竞赛,去敬老院表演节目、打扫卫生,已经是预备党员了。大儿子体贴我们,靠勤工俭学来减轻我们的经济负担。他还打算考研,我们都支持他继续深造。
去年爱人的病情复发,医生调整了她的治疗方案,每三周去一次医院接受化疗。爱人也在尝试尚处于实验阶段的新药,医药费国家大部分给报销。陪妻子治疗,我发现医院里还有很多像我们这样的家庭,都在乐观面对生活,与病魔作斗争。
清晨,陪爱人去田野散心,顺便看看作物长势;空闲,陪爱人跳跳绳,锻炼锻炼身体。天气好就陪小儿子打打篮球。
以前觉得外面的世界精彩,无论如何都比在家种田好;现在觉得,守好农田,陪伴家人,就是精彩的生活。
春天来了,油菜花开得正好。走在田埂上看花海,闻花香,好舒服!
(杨晓明口述,唐湘岳、王慧整理)
(杨晓明在合作社搬运化肥)
(杨晓明带领大家农忙)
(无人机在喷洒农药)
(用来烘干粮食的烘干机)
作者姓名:王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