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赢线路检测中心 > 原创天地 > 正文

《李友林:人在竹海》

文章来源:必赢官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 2023-05-03

 

《精准扶贫在湖南•口述》作品

 

李友林:人在竹海

 

金陵镇千马坪位于湖南省永州市新田县最北端的大山深处,是一个有着世界银杏之王、红豆杉群落、万亩竹海的古村落。由于林多地少,几十年不通水泥路,千马坪成了千马“贫”、“空心村”。44岁的李友林在外务工多年,但他有一个梦想,要带领村人就近务工,用活楠竹资源,靠万亩竹海撑起千马坪的脱贫致富梦。

2019年,国道G234修到千马坪村口,全线贯通。同年10月,“有林竹木制品厂”正式投产。脱贫后的李友林不忘发挥农村党员带头作用,安排近40名贫困户就业,人均月工资3000余元。还帮助25户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成了人人夸赞的“致富带头人”。

 

竹香童年

“在梦境里,我见到了你。万亩竹海与你,相伴相依。多少山里的儿孙,借你的灵光代代滋养。”这首《千马坪之恋》,唱的就是我们这里。千马坪开村有600多年。清朝道光年间,瑶王赵金龙带着瑶兵起义,在大山里发现一块难得的平地,就用来操练兵马。这块平地就是我们村。因为传说可以屯放一千匹战马,后面就改叫千马坪了。

我们村中间是一片田,还有一条两三米宽的小溪。土砖泥瓦房就挨着建在两边。往田里一站,四周是长满楠竹的大山,风一吹,竹林哗哗哗响。

小时候,冬天在家里烤火,晚上爸爸就会讲故事。印象最深的是书生写对联的故事。有一个书生,写了一副对联:“门对千竿竹,家藏万卷书。”那个竹林是地主家的嘛,地主不高兴,叫人把竹子砍短,想让书生的对联对不上。书生就改成:“门对千竿竹短,家藏万卷书长。”地主更气了,干脆全砍了。没想到那个书生又加了一个字:“门对千竿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我觉得对联很巧,也知道了竹子有文人气节的意思。

我爸爸也会写对联。大年三十各家宰鸡杀鸭,我爸爸还按着红纸给村里人写对联。我就在边上看他写,一手好毛笔字。边看边学,我也能写一点了。

竹林就是我们的玩具。最简单的玩法就是吹哨。捏着竹叶,两头拉直,放在嘴唇上一吹,就能像哨子一样吹响了。复杂一点的也有。我们会选那种细一点的竹子,爬上去。人往上走,竹子就往下弯。等竹梢挨到地上,就把两根竹子的竹梢绑起来。这样就做好一个“竹秋千”了。然后轮流在上面荡。除了这个,我们也会买线和钩,折下嫩竹子做鱼竿。还有什么弹弓啊、弓箭啊、刀剑啊,用竹片削一下就做出来了。

我们长在竹林边,生活处处都离不开竹子。家里的箩筐、簸箕、米筛这些都是自己编的。有些房子里的简易楼梯都是竹子做的。再就是吃笋子。清明前后,白天看到地上开了一条小裂缝,冒了点尖子出来。一天后再去看,笋子就长到你膝盖那么高了。背着筐去山上挖笋,是我们最乐意干的活。

想用竹子赚钱,还可以做手工纸。我初中毕业后还在家里做了一年呢。从砍下竹子到做成纸,工序很复杂,要我、爸爸、叔叔和伯伯四个人才搞得转。天刚亮,我就挑着纸去卖,回来的时候天都快黑了。换回来的也不是钱,而是大米、煤油或者化肥。

 

空有竹海

虽然是好山好水,但因为在大山深处,林多地少,千马坪成了新田县最穷的村。我们一个人就两三分田,哪里吃的饱。村里像我这样四肢健全,家庭困难的人,多的是。

没有路啊!

我们这里三四年前都还是泥巴路。去赶集要走两三个小时哩。上到山顶,下去山脚,再上到山顶,下去,才能到镇上。下雨天拖拉机压过去就留下了坑,雨水积在坑里,越压越深。底盘低的小汽车根本过不去。再往前推10年,就连拖拉机都进不去。

不是不想修好路,而是只靠人力,工程量太大了。记得第一次动工修路是1988年。那时候什么机器都没有,就靠锄头挖。有石头的地方就用炸药炸一下。我们世代长在竹林边上,有一股竹子的韧劲,还是吃的苦嘞。要是碰上有山体滑坡的地方,要敲敲打打好几年。就这样,我们挖出了一条山路。

村里的壮劳力养不起家,只能外出谋生。千马坪成了千马“贫”,空心村。以前割草砍柴要走好几里路才有,现在房子边上,村边上到处都是。满山的竹子,烂的烂,枯的枯,只能捡回去当柴烧。

竹子浑身都是宝,却烂在山里,成了废物。我心里干着急。

什么都缺,就是不缺竹子。我也想把竹子变成票子。我买了一辆旧农用车,帮别人拉建材竹木赚点钱。就这样认识了搞竹木加工的李老板。我想看他能不能帮我把竹木生意做起来,就骑摩托车带他在山上转了一圈。他讲,唉,你们这里竹子又多又好,可惜办不了厂子!竹子怎么拉出去?你人走出去都困难,我赚的钱还抵不了运费。

而且在后续考察中,我跟他有了分歧。他是做床上麻将席的(一块块像麻将一样的小竹片串成的席子)。需要用双氧水来煮,再打磨抛光到没有棱角。那么多粉末,水一冲就很脏。我还去益阳的麻将席集散地看过。那里以前家家户户做这行,现在都不准搞了,就是因为环境污染。

我们千马坪是金陵水库的源头,整个新田县里生产、生活用水都靠这个。上世纪60年代,我们迁了几个村庄的人。号召了新田县,宁远县附近几个县的民工,才建起了这个大水库。1967年毛主席回湖南视察的时候还说:“北有安乡,南有新田,好啊!”我们新田人到现在都很自豪。

老板不在乎这些,但我在乎。我们只有这方水源,这万亩竹海。那保护意识都在骨子里了。你说我能为了赚钱,破坏水源,破坏竹林吗?就这样我们断了联系。

守着满山竹林,却没法发挥价值,我很无奈。我有三个小孩,要读书要吃饭。只好随大流,去了广东打工。可我没文化没技术,只能做零工,赚不到几个钱。广东一个家,老家一个家,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我老想着,只要路通了,我就回去办个竹木加工厂,能照顾妈妈和孩子,也不浪费这现成的好资源。

其实在我爸爸年轻的时候,曾办过一个竹纸厂。他一直想为家乡做点实事。当时县里的竹纸厂要办分厂,他主动提出选址选在我们村外的剪头岭,还马上号召附近村的年轻人,建了一个简易的厂房。当时上面分给他一个任务,要一个礼拜出纸,县里要汇报成绩。然后他一个礼拜真的把纸做出来了。

1994年爸爸过世了,我有时候在外面看到竹子,就会想起他,想起家乡的竹林。我想,等路通了,就能把竹子变成钱,改变我们这个穷地方了吧。

 

竹海起航

去年,国道G234修到了千马坪村口。那两座我翻了十几年的山头,也通了隧道。现在开车走,一分钟就过去了。

就在路修好的同时,我们县退役军人事务局、民政局、金陵镇政府等帮扶单位来村动员我们靠山吃山,发展产业。

以前是没条件,现在有机会,我马上选择回到家乡,打理这片竹林。我是竹乡儿女,走再远也不会忘了根。虽然我已经40多岁了,这个年纪创业有些狼狈,但我不想留下遗憾。

没了合伙人,继续找,没钱,就借。没有办厂条件,就跟村干部和驻村领导反映。反正不能让竹子白白烂在山上。

通过亲戚介绍,我认识了江西来的郭老板。他帮我管理和培训员工,还带来了一些旧机器和客户。听到我要办厂,好朋友借了70多万给我当本钱。

驻村工作队队长吴桂虎到县政府、扶贫办等很多单位去申请了资金。前前后后帮我流转好土地,整好地皮,建了两个铁皮厂房,仓库,还搞好了专用变电器。

2019年10月,我的“有林竹木制品厂”开工了,离G234国道只有一公里。我名字是朋友的“友”,工厂名特意改成有无的“有”。希望源源不断有收入,有贡献。

楠竹质量好,市场需求量大,厂子一投产就见效,月产值200多万元,工厂有40多个人。

每天早上,看着拖拉机把竹子拖到工厂,先上锯竹机,再上选筒机,然后分粗细厚薄开成片,拉成丝。小的丝条只有牙签那么细,大的有小手指那么粗。最后按厂家要求截断,装上卡车整整齐齐地运出去。虽然目前还只是在做一次性圆筷、蜡烛杆、香心、烧烤竹签的初加工,但我时刻准备着延长生产线。

开工3个月,就碰上了新冠肺炎。封了路,货出不去,仓库里堆满了竹条。临近过年,工人工资要发,还要给原料钱。我愁的觉都睡不着。上半年雨水多,堆在仓库的竹子发了霉。烤干之后还是留下了斑点。

办法总比困难多,做筷子没人要,那就做成香烛的烛杆吧。多少还能卖点钱,填起上半年这个窟窿。

实在没钱周转,我就跟上面打了报告。副县长李勋川牵头,给农商银行打电话,说扶贫产业要支持,贷了5万块钱给我,三年免息。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陈坚、调研员杨石昆,县人社局刘大军局长还有我的帮扶人宋云鹏,他们都经常慰问我,帮我解决困难。帮扶干部们还给我找了电视台,对我的加工厂进行宣传报道。不少人打电话来找我谈合作。

后面加工厂认证了新田县就业扶贫车间,政府奖励了7万块钱支持我搞产业。就在这几天,又评上了2020年永州就业扶贫车间示范点。熬过新冠这个难关,又有扶贫干部的关心,复工复产后,我的竹木厂生意又红火起来。

通了“脱贫攻坚”的国道,驻村扶贫干部们又来帮扶产业。满山的楠竹,终于换成票子,变成了“金条”。

以前不是流行一句话吗?有家的地方没有工作,有工作的地方又安不了家。我办这个竹木加工厂,就是希望开发家乡的竹林资源,改善生活。现在我自己脱了贫,肯定也要发挥农村党员的带头作用了。有钱大家一起赚。

村里贫困户多,我喊了四五十个人来跟我做事。我这里不需要加班,平均有3千多块钱一个月,在山上砍竹背竹的能有五六千。

村里有个特困户肖柏福,70多岁。他50多岁才结婚,儿子只有十五岁,正是要用钱的时候。开始他觉得自己年纪大,不肯来。我喊了好几次,让他来做点杂事,给80块钱一天。我想帮帮他。现在他在我这里做得很有味啊,上个月还给他儿子买了辆摩托车。

在家门口赚钱,还可以享受天伦之乐。

我只读了初中,但我喜欢看新闻。初加工利润有限,搞生态旅游是开发竹林,用活资源的好路子。我们这的“千年银杏王”,树龄有三千多年。那树远看像宝塔,近看上面长满了树乳,是不折不扣的“活化石”。从金陵水库到我们这片,也统一规划为福音山森林公园,县里正在搞旅游建设。往后,我也想往生态旅游方面靠一靠。

还记得加工厂开业那天,我亲手写下一副对联——马达轰鸣轰出村民脱贫路,机器奏乐奏响盛世富民歌。

不加油干,对不起这万亩竹海。

 

(李友林口述,唐湘岳、文香雅整理)

 

千马坪瑶族村的万亩竹海

 

“有林竹木制品厂”(新田县扶贫车间)

 

李友林和工人们在进行竹木加工

 

 作者姓名:文香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