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赢线路检测中心 > 文新学人 > 正文

曹辉:我和我的湘大

文章来源:必赢官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 2021-11-11

我和我的湘大

 

11月7日上午,湘潭大学举行2021年度“十佳学生记者”和“优秀学生记者”表彰大会暨“新闻大家谈”专题讲座。1992级湘大校友、《湖南日报》长沙分社社长曹辉以“我和我的湘大”为题,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讲座,生动阐述了“湘大是最美的”“湘大是最强的”“湘大是最纯的”。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上午好!

室外北风呼啸,室内温暖如春。

90年前的今天,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瑞金成立。同一天,新华社的前身——红色中华通讯社也在瑞金成立。这一天是新华社的生日,也是咱们记者节的由来。昨天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华社成立90周年前夕给新华社发去了贺信,里面有几句非常重要的核心内容:新华社要在党的领导下,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坚定理想信念,坚守人民情怀,赓续红色血脉,坚持守正创新,加快融合发展,加强对外传播。这个给我们新时期的新闻宣传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我和我的湘大》,一方面是结合了我的新闻从业生涯,另一方面结合了我的母校情结。近些年有一首歌大家都会唱,就是《我和我的祖国》,今年的前一段时间上演了一部电影《我和我的父辈》,此次演讲标题的灵感就来源于此。

今天我从三个方面进行解读:“在我眼里,湘大是最美的”“在我眼里,湘大是最强的”“在我眼里,湘大是最纯的”。

 

在我眼里,湘大是最美的

第一,美在领袖嘱托的殷殷期盼里。湘大的历史是非常辉煌的,流动着红色的血脉,我一直认为湘大的出身很高贵。湘大是由毛主席亲自倡导创办的,1958年9月10日毛主席为湘大题写校名,9月10日是我们的校庆之日,也是非常的巧合,1985年的时候,确立了我们国家的教师节,和咱们的校庆日同一天。在全国高校之中,咱们湘大是极少数获得过历届领导人关爱的大学。1958年毛主席题写校名。1974年2月份,邓小平、李先念、华国锋等同志为湘大复校作批示。1978年,湘大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大学。1998年9月1日,江泽民同志为湘大题词:办好湘潭大学,为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做出新贡献。2001年,李鹏同志为湘大题词:团结勤奋求实创新,努力办好湘潭大学。在此之后,温家宝同志为湘大签名赠书。2007年10月,当时的彭国甫书记、罗和安校长去北京拜访华国锋同志,华国锋同志为湘大题词:办一流学校,育一流人才。特别是2018年9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为湘大作出重要批示,希望学校扎根伟人故里,弘扬优良传统,坚持立德树人,勇于改革创新,努力把学校办得更好,更有特色。回顾湘潭大学的发展,凝聚着历代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湘大的殷殷期盼,湘大的美首先是美在这里。

 

第二,美在百校援建的深情厚谊里。1974年复校的时候,张平化、李振军、熊清泉等领导将校址选在羊牯塘,当时就是一片荒山野岭。我1992年进湘大读书的时候,还有“黄土高坡”的说法,一年刮两次风,一次刮半年。现在满目青山,大家不会有这种感觉了。中央发出援建湘大的号召后,全国几十所大学踊跃响应,从师资和图书这些方面给湘大很大的支持。当时北京大学有两套《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其中一套赠给了湘大,北大自己那套还有残缺,湘大这套是唯一完整的孤本,也是我们湘大图书馆的镇馆之宝。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段百校援建的历史,湘大形成了海纳百川的学术氛围。比如像姜书阁、羊春秋、萧艾三位名教授,撑起了湘大古典文学这一块,在湖南省是极其有名望的。还有我们的沧南教授,两次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现在98岁了,从1977年到湘大已有44年,为湘大毛泽东思想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还有我们湘大原来的人文学院院长张铁夫教授,他是从华中师范大学来支援湘大的,他的夫人曾簇林教授是我的马列文论老师,铁夫老师是研究俄罗斯普希金文学的权威,我跟他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2008年,我在湖南日报下属的《新闻天地》杂志做副总编辑,策划了一个“湖湘文化人物系列访谈”栏目,我给铁夫老师做了一篇访谈,那年12月24日,我到学校拿着一束花到这个东坡村去看望他,第二年3月份把这篇访谈刊发,我非常崇拜这样的学术名流。2012年11月16日,铁夫老师去世的时候,我送了一副挽联:扎根湘大,传道授业,卅六年铁胆忠心,君育桃李满天下;航行学海,劈波斩浪,七五载夫复何求,我向苍天哭故人。还有我们数学学院的李寿佛教授,现在人称“佛爷”,当时也是从外校来支援湘大的,李寿佛教授培养了两位中科院的院士袁亚湘、周向宇,在数学界很有名望。数学院的陈仲沪、陈传淼、傅凯新、朱启定等著名教授都是从外校来支援湘大的,为湘大数学学科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还有我报道过的李永明教授,他是新加坡华侨,来支援湘大之后对湖南的方言做了一个系统的研究,写了好几本著作,他是客家人,研究湖南方言,克服了困难,取得了重要成果。我们的尹世杰教授,他是中国著名经济学家,是中国消费经济学第一人。还有我们的袁龙蔚教授,中国流变力学之父,在我们湘大新设了这么一个学科。所以我认为这段百校援建的历史,铸就了湘大的高起点,高发展,为什么讲我们湘大能和很多名牌大学一较高下,就是因为我们当年622位老师,奠定了我们湘潭大学的雄厚基础。

 

第三,美在筚路蓝缕的创业故事里。湘潭大学,我觉得首先最要感谢的是我们的张勇书记。从1977年到1984年这一段时间里,他先后担任校长和校党委书记,他和李振军校长一起奠定了我们湘潭大学的发展基业。当时他对人才是非常爱惜的,现在还流传着张勇书记当年怎么为湘大的发展选人的故事。当时杨向群还在邵阳的一个工厂工作,他的母校南开大学要招他回去,张勇书记得知这个消息以后,马上跑到邵阳,寻到家里,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将他调来了湘大,日后于1984年到1990年担任湘潭大学校长。张勇书记当年还登门拜访彭燕郊教授。彭燕郊老师在50年代受胡风事件影响,文革期间受到打压,后面到了长沙一家工厂里面当工人,但是他的名气非常大,是著名的“七月派”诗人,张勇书记得知这个消息后,去到彭燕郊老师家里,把他请到了湘大,奠定了湘大在文科里面的权威。80年代湘大文科是非常牛的,随着大师的离去,部分人才的流失,我们现在跟当年出现了差距。筚路蓝缕的创业故事里面还一个例子是徐泰来教授,他的外号叫“徐洋务”,因为他是专门研究洋务运动的。前几天,我看了一篇他的回忆文章,讲他当年在湘大写这些文章受到的磨难,但正是有了他的研究,使得湘大在这个领域一直处于全国的领先水平。还有当年流传的“中文三老”姜书阁、羊春秋、萧艾,哲学系的三位著名教授沧南、汪澍白、王守昌,都是湘大的著名学者,他们在湘大的学科建设当中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我们湘大有了这么一批开拓者,以这种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创业精神引领着湘大的腾飞。后面我们湘大进入了像长征一样的接力赛,1996年湘大211没有入选以后,其实那个时候的士气肯定是有些低迷的。彭国甫同志接任书记以后,提出了我们要走新的长征路,自带干粮进军211。这体现出我们湘大的一种精神,一种斗志,卧薪尝胆,永不服输。

 

第四,美在四季如画的湖光山色里。今年的天气有点反常,整个湖南都差不多,好像已经没有四季之分似的,一天之内可以穿越四季,这一年好像只剩下夏天和冬天了。但是这都不影响湘大的如画风景,我们湘大到处都是美景,如果评选中国十大最美校园,我觉得湘大肯定榜上有名。北京大学代表性的景点被概括为“一塔湖图”,塔指博雅塔,湖是未名湖,图是图书馆。我们也有这样的景点。我是1992年进湘大中文系,现在大家看金瀚林、大学里、教师公寓、西湖公寓那些地方就是一片农田。我读书的时候,湘大是1345亩,现在已经到了3000多亩了,已经翻倍了。

秋天我们经常到农田里面去抓泥鳅,那些日子现在你们可能体验不到了,当时虽然生活有点艰苦,但是觉得很幸福。今天我7:50从长沙出发,8:40左右到的,从南校门下车,先到主席铜像那里鞠躬,表达对主席的敬意,然后慢慢走到三拱门,我们读书的时候那里还是一个校门,现在已经变成了一个标志性的景点。2017年,时任湘潭市委书记曹炯芳同志,也是怀着对母校深厚的感情,批示湘大南校门重新改扩建,现在的南校门非常大气,尤其是晚上华灯齐放的时候,那真的像在看电影一样。南校门前面有60双各界校友的脚印,里面有我的一双,我感到非常荣幸。所以我觉得湘大美就美在这里,美在四季如画的湖光山色里,你看学校的琴湖、画眉潭、秀山、慧山、泽园、沁园,这些名字听起来多通透多美。湘大有很多路,像北京路啊,文中路啊,这些路名都有深刻的寓意,当时为什么取名北京路,它寓意着毛主席从韶山出发,一直到北京。

 

在我眼里,湘大是最强的

第一,强在她是湖湘文脉的传承者。岳麓书院有副对联: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其实我们的湘潭是湖湘文化的发祥地,湖湘学派尊周敦颐为始祖,规模形成于南宋 ,当时著名学者胡安国与儿子胡寅、胡宏等,创建碧泉书院、文定书堂,积极从事传播理学的工作,开创了湖湘学派,而后他的弟子张栻又去了岳麓书院,所以我一直有个观点,我们湘潭大学是湖湘文化正宗的传承人。2017年的时候,我写了一份内参,建议湘潭要打碧泉书院这个牌子,得到了领导的批示,湘大第二年也设立了碧泉书院,现在全称是碧泉书院·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我们湘潭大学地处湖湘文化的几何中心,以湘潭大学为圆心,以周围200公里为直径,可以囊括近现代湖南籍的百分之八十以上的著名人物,比如长沙的刘少奇、何叔衡、胡耀邦、朱镕基、谢觉哉、李维汉、肖劲光、许光达、王震、宋任穷、杨开慧、徐特立、田汉,株洲的耿飚、杨得志、李立三,娄底的曾国藩、蔡和森、蔡畅,邵阳的魏源、蔡锷,衡阳的王夫之、彭玉麟、罗荣桓、夏明翰,更不用说湘潭的毛主席、彭德怀、陈赓、谭政、齐白石、黎氏八骏等,有人说中国近现代史就是湖南人的历史。湖湘文化一脉相传,近代以来英才辈出,从王夫之、陶澍、贺长龄、魏源等为代表的中国近代启蒙思想群体,到曾国藩、左宗棠等为代表的湘学中兴群体,再到黄兴、蔡锷、宋教仁等为代表的辛亥革命群体,最后到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群体。毛主席一辈子对教育是情有独钟的,他的最高学历就是湖南一师的中专生,所以他在接受斯诺采访的时候就说“我就是一个teacher”。主席对故乡湘潭的教育是非常重视的,1952年毛禹居请主席为韶山小学题字的时候,主席就表示不一定叫小学,以后还可以办中学、大学,这才有了1958年湘潭大学的成立,所以我们大家要有自豪感,也要有自信心,今天传承湖湘文化的接力棒已经传到你们这代人手里了,希望大家能够把湘大的优良传统作风一直弘扬下去,传递下去。

 

第二,强在她是学术研究的高峰地。湘大有很多学科在全国是非常响亮的。刚才讲了消费经济学,消费经济学是我们尹世杰教授、郑必清教授牵头新创立的一个学科,为全国首创。在八十年代,郑必清教授在《人民日报》上看到一篇文章,感觉到消费经济学可以作为一门学科来研究。随后他跟尹世杰教授一起组建了一个团队,在这方面发力,后面出了中国第一本消费经济学的书,主办了中国消费经济学的第一次论坛,创办了消费经济学的第一本杂志,培养了中国消费经济学的第一批硕士,获得了中国消费经济学的第一个最高奖项——孙冶方经济科学奖,奠定了湘潭大学消费经济学包括应用经济学在中国的地位。还有我们流变力学的袁龙蔚教授,他是北大的高材生,但是在湘大铸就了辉煌。我们的数学是很牛的,当年复校的时候就有了这门学科,全国很多的数学家都来支援湘大,比如刚刚提到的陈仲沪、陈传淼、李寿佛这些著名教授,为湘大培养了像袁亚湘、周向宇这样的著名人才,去年我们湘潭大学又获批了湖南省唯一的国家应用数学中心,这是国字号的,全国首批13个。湘大的法学在湖南也是领先的,被称为南方法学翘楚、南方法学研究重镇,这是一点都不夸张的,湘大在1983年办法律系,何文燕教授是湘潭大学法律系的创始人之一,湖南其它高校大多在90年代才开始办法学,湘大法学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处于湖南第一的地位。早些年有调查显示,湖南省公检法系统百分之七十五的工作人员毕业于湘大,可见那时候湘大法学的学科地位有多高。湘大的公共管理学科在全国来说也是一块响亮的招牌,国内其它高校的很多公管研究人才很多都是毕业于湘大的。湘大的马克思主义学院是湖南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湘大地处毛主席家乡,研究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湘大的应尽之责,义务所在,2019年,湘大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获得了5所部属高校的对口支援,湘大马克思主义研究正在迈向一个更高的台阶。湘大信用风险管理学科也是走在全国前列的,湘大信用风险管理学院是全国第一家,所以说我们湘大始终是走在时代前列,引领时代风气的学校。

 

第三,强在她是名师荟萃的科教园。大学就是一个知识的殿堂,我们校歌里面写得很好,人文圣地、科教殿堂。湘大复校时期,622名老师支援湘大,奠定了湘大海纳百川的学术氛围,出了很多的优秀人物,这里有一批大师是很关键的。我们讲一个好大学,光有大楼不行,还要有大师和大气。今天我们所在的这栋法学楼很漂亮,如果这栋楼里面没有好老师,培养不出优秀的学生,那这栋楼只是徒有其表。那时候我们湘大从622名老师起家,发展到现在有1500多名专职教师,正是这些老师撑起了湘大的一片天。1995年我在湘大读书的时候,看到从中科院金属所调来的杨奇斌教授觉得很吃惊,如果在七十年代从北京、上海、广州那些地方来建设湘大还可以理解,时隔20年以后能够放弃在北京优渥的条件来扎根湘大,就很让人钦佩。杨教授来了湘大以后悉心培养人才,他当年培养的第一个博士生叫刘红荣,现在去了湖南师大,在基于冷冻电镜的病毒三维重构领域取得了系列原创成果,成了他们学校的领军人才。还有我们的欧阳晓平院士,这几天他刚好在北京开十九届六中全会,他是中央候补委员,他在2014年受聘为湘潭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极大地提升了我们材料学科的实力,他还利用自己的社会影响力,设立了伟人之托奖助学金,为湘大发展做了相当大的贡献。再比如我们的校党委书记黄云清教授,他是湘潭大学当年引进的第一个博士,他是我们1978级数学的,从中科院博士毕业以后毅然回到母校,黄云清书记在数学领域是非常有名的,他现在是中国数学学会的副理事长,党委副书记,2019年他的学术成果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这是非常不容易的。还有我们文新院的季水河教授,1993年调入湘大,潜心研究马列美学,在马列文论这一块写了大量的优秀论文,在全国他也是权威。所以我觉得正是有了这么一批名师才有了湘大如今的地位,我们要懂得感恩老师,心存敬畏。

 

第四,强在她是英才辈出的黄埔校。黄埔军校大家都知道啊,培养了现代中国一大批军事人才,国共两党里面,周恩来、林彪、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陈赓、左权、陈明仁、戴安澜等师生群体,群星璀璨。我们湘大也是人才辈出的黄埔校。我们80中文系有位师兄,也是一位诗人,叫程兴国,他写过一句名诗:湘大的学子,就像洞庭湖的杨柳,倒插着也能成长。这是对我们湘大人才培养的非常精炼的一个概括,一个总结。湘大1974年复校到现在,40多年时间里已经培养了30多万毕业生,里面群星璀璨。如数学计算机界的代表有中国科学院院士袁亚湘、周向宇,中国工程院院士欧进萍,3D打印之父许小曙,还有许进超、周爱辉、郭莉、曹道民、李锦涛、殷建平等,还有包括北大数学院党委书记胡俊在内的一批名牌大学的数学院书记院长。经济金融界代表有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桂平,华侨城原来的董事长刘平春,中国平安保险党委书记陈克祥,还有很多上市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都是我们湘大毕业的。教育界我们培养了一大批大学校长,包括原来大连理工大学的校长欧进萍,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校长彭龙,原来湖南大学的校长、现任广西大学校长赵跃宇,原来西北大学校长、现在的陕西省副省长方光华,原来湖南师大的党委书记张国骥,还有湘潭大学、湖南科技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等众多大学的书记校长。人文传媒界的代表有著名学者王鲁湘,新华社副社长严文斌,他是大型政论片《大国外交》系列节目的总策划人,2017年我主动联系他,写了一篇独家新闻《大国外交背后的故事》,差一点获评中国新闻奖。另外就是我们大家都知道的唐湘岳老师,现在是在我们文新院的特聘教授,他是拿中国新闻奖拿到手软的专业户。他塑造了几十个重大典型人物,他作品的特点就是“细节”。另外一个就是原来广州日报社长汤应武,大家想一想,当年中国最牛的报纸曾经的掌门人也是我们湘大校友,足见湘大校友星光璀璨。

 

在我眼里,湘大是最纯的

第一,纯在远离喧嚣的学术氛围中。我们现在讲区位优势的时候,会觉得湘大地理位置还是有点偏。如果现在大家说有点偏的话,你就无法想象当年有多偏。我来湘大读书,从老家坐车到320国道羊牯塘那个口子那里要一上午,再坐6路车,经过冷库、蓄电池厂,才到湘大南门,那时候我们到那个隔壁的湘潭师院去看同学基本上也要一上午。但是偏有偏的好,能够让你静下心来读书,所以才造就了湘大浓厚的读书氛围,湘大的学子是能够沉下心做扎实事的,湘大的学风在全国是出了名的。2013年2月13号,农历正月初四,那个时候我担任湖南日报要闻部副主任,当时我就在网上看到了一则消息,讲到我们湘大考研的学生用生命占座,因当时很多考研的学生过年都没回家,正月初四凌晨两点钟跑到一教去占座位,当时那个玻璃门可能也比较老化了,然后学生们推门不小心把玻璃门都打碎了,我在《湖南日报》写了一篇评论,向这些用生命占座的湘大学子致敬。当然,我们并不主张真的要用生命去占座啊,但是这反映我们湘大的学风确实是非常好的。前些年也是网上发的一些照片,就讲我们湘大的学生清早四五点钟就到图书馆排队学习。湘大几十年一直保持着这股好学上进的风气,所以湘大考研的比例那么高,考得那么好,这些在全国的高校里面也是排名比较靠前的。

 

第二,纯在湘大群模的示范引领中。前天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揭晓,湘潭大学有两位校友入选,艾爱国被授予全国敬业奉献模范荣誉称号,黄诗燕被追授为全国敬业奉献模范。自2007年首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以来,湖南总共有19人次获选,其中有四位就是我们湘大校友,这是非常不容易的。在湘大的群模现象里面,包括文花枝、杨怀保我都采写过,还有我采写过的一些典型人物,比如扶贫典型龙清秀,我为她写过一篇长篇通讯。还有刘立忠烈士,2015年在湘潭长城派出所与歹徒搏斗时不幸牺牲,我写了系列报道。在老人倒地你敢不敢扶的问题上,出现了全国见义勇为的先进典型李恒白,我为他写过13篇报道。他们都是湘大的。这么一些群体模范人物引领了湘大崇德向善的风尚,湘大的群模现象当时是被光明日报、湖南日报这些媒体广泛传播。还有我们的沧南老师,一直就是我们的道德楷模,98岁的高龄,一直坚持研究马克思主义,坚持研究毛泽东思想,在这方面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去年以来,对沧南先生的报道也是很多的。湘大群模起到了一个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大家做好事做好人。我不是说湘大校友没有任何缺点啊,都是好人啊,自然也有极少数人品不行的湘大人,但主流肯定是好的。

 

第三,纯在淡泊名利的人文情怀中。刚才讲的那个程兴国师兄,他另外还有一句非常出名的话:我不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大,我只知道我的母校是湘大。我们文新院副院长宋德发也有一句名言:母国,只有湘大。这些话都表达了我们湘大学子淡泊名利、久久为功的情怀。湘大的校友我接触了很多,我总感觉我们湘大的校友是最实在的,很多人淡泊名利、无欲无求、不争不抢,在社会上评价很高。我们湘大有两位校友在任期未到时就主动辞去了职务回归教学,觉得学术就是自己的生命。还有我们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的院长钟建新,是当时湖南著名的“娃娃教授”,钟建新教授现在是长江学者,其实以他的学术水平,如果去往一个名牌大学,说不定早就是院士了。还有在人文学界里面极其有名望的刘启良教授,淡泊名利,潜心研究学术。文新院的何云波教授,是中国第一个围棋博士,他也是一位铁杆湘大粉丝,2014年从中南大学毅然决然地全职返回湘大,我和他聊过,他的这种情怀就是对母校的爱,可以让他放弃优渥的条件回来建设母校。大家看到湘大东门的旋梯书苑,创办者张雷也是湘大校友,他的一篇文章《野史无文自苍茫》推荐大家去读一读,写得非常好,把湘大的人文情怀写得淋漓尽致。还有一位铁杆校友,在母校发展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连读博士都要选择回母校,只为每年能够多回几次母校。有一位校友,觉得“铁杆校友”还不足以说明他对母校的爱,现在已经升格为“金杆校友”。毕业20多年来,他与母校同频共振,为母校的发展出点子想策划做宣传,无怨无悔,默默付出。羊牯塘的校友们只要在一起,知道你是湘大的,马上就会特别亲切,感情特别炽热。学校还有像刘建平、王继平、盛新华、颜佳华、王向清、王洁群这样一大批几十年坚守在湘大的建设者,他们淡泊名利,久久为功,都是出于对母校深沉的爱的表达,向他们表示致敬。

 

第四,纯在家国天下的使命担当中。湘大学子受湖湘文化影响是很深的,特别是我们位于毛主席的家乡,湘大学子天生就有“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精神,与时代同频共振,在任何一个时期都会有湘大学子的身影。比如前段吵得沸沸扬扬的航天服事件,表明了我们湘大参与了航天服的研究,在以实际行动践行主席的诗句“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2009年,湘大2002级学子谢成荫在得知自己参加南极科考后,第一时间跟母校联系,希望把湘大的校旗插到南极,同年10月29日,湘大校旗飘扬在南极中山站上空。今年5月,1993级校友蒲爱民将湘大的旗帜插上了珠穆朗玛峰顶,湘大的校旗飘扬在南极与珠峰之上,湘大的校歌也飘扬在太空之中。所以我们湘大在中国的关键时刻表现的不是小我而是一种大我的精神,在座的同学要认真思考怎么样将这种精神发扬光大,传承湘大精神是我们这代人的使命。

 

湘大之问

刚刚讲了这么多湘大的优点,现在我要提出一个湘大之问。

2005年钱学森曾向时任总理温家宝提问:为什么我们的大学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是一个宏大的命题,温家宝同志也希望我们的大学生们,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在湘潭大学即将迎来关键时刻的节点,我想提出“湘大之问”,也可以说是“曹辉之问”。湘大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我们要思考的是“五年后十年后乃至更长的时间里,湘大怎么办?”。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在这次省党代会前夕,我提了两个建议:第一,一定要解决湘大交通劣势的问题,现在长沙所有大学都已经通过地铁串起来了,我感觉我们湘大是被遗忘的角落,去一趟长沙花的时间太多,所以我的建议第一条就是建议把长沙地铁3号线终点站延长到湘大。第二,建议湘大和长沙某一所大学合并,组建新的湘潭大学,既可以解决长沙校区的问题,也可以解决湘大学科发展的问题,一举两得。这些年,河南大学、山西师范大学等都在省会建了新校区。

现在的高校发展,不进则退,小进也是退,五年之后十年之后怎么布局,关于“湘大之问”,大家要认真思考,要有忧患意识。

寄语湘大学生记者

明天就是记者节了,在座的都是湘大学生记者,将来在你们中间又会出现一大批像唐湘岳师兄、严文斌师兄这样的新闻大咖。

习近平总书记给新华社的贺信,是我们必须遵循的根本原则。总书记在2016年2月19日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希望广大新闻舆论工作者要成为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就是我们的行动指南。第一,要成为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湖南日报作为党媒就是要把党的声音传递给人民,把故事讲好,你们作为湘大学子就要思考怎样把湘大的声音传播好,我经常浏览湘大的校报和网站,可以看到大家的作品,希望大家把湘大的人物故事写好写透。第二,要做好时代风云的记录者,明天是记者节,我前两天已经策划了我们长沙分社推出H5、长图与视频号,我取的标题就是《记录者》。我们湖南日报还有个形象的叫法“湖南的日记”,湖南历史上发生的事件都在湖南日报上有体现。第三,要做社会进步的推动者,我进入湖南日报工作25年了,写了很多反映人民酸甜苦辣的报道,为推动社会进步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大家现在看到长沙县黄兴镇那里非常繁华、大气,但是19年前那儿是13家化工企业,巨大的烟囱立在那儿,树的叶子发黄,池塘的水是不能喝的,菜也不能吃,当时我一个月5次去到那儿采写了一组系列报道,这组报道被温家宝总理做了批示,当年就彻底关闭13家化工企业,为老百姓造了福。去年我时隔18年后再次回访,那里山清水秀,非常漂亮,我问当时的企业老板、现在的村支书:你还恨我吗?他回答说不恨,正因为有你的报道,我们现在才能转型成为花卉苗木之乡,既能赚钱,也不会有化工厂带来的环境污染,多好啊!第四,要做公平正义的守望者,中国这艘巨轮在前进道路上面还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挑战,公平正义还没有完全实现,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应该成为新闻人永远的信条。

所以我们作为新闻人,一定要遵照总书记的要求,我们要做好这“四者”。要践行好“四力”: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实现新闻舆论的“四力”: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让新闻传播得更远,引导舆论的功能更强,影响受众面更大,社会公信力更好。

今天给大家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作者曹辉,湖南双峰人,1972年11月生。系湖南日报社长沙分社社长、主任编辑,必赢线路检测中心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著有《与名流面对面》《新闻背后的新闻》等书


(转自湘潭大学微信公众号,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4MTUyOTE1MQ==&mid=2653685632&idx=1&sn=4b8566a4275816b4008e91972379962d&chksm=844b37d0b33cbec6ff639138ae75671afe95b2418ae8ae31c781c726b36b00e6a2e3a1e3449a&mpshare=1&scene=23&srcid=1110lgEM4vYqvTjzDjH1Dcv6&sharer_sharetime=1636634455038&sharer_shareid=b13314ff7c17805e5b84ab19074b03b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