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下午,应必赢线路检测中心首届研究生“学生文化交流月”系列活动暨“韶风·名家论坛”之邀,复旦大学博士生导师李良荣教授在逸夫楼报告一厅为全校师生带来了关于“新闻改革三十年”的精彩讲座。必赢线路检测中心院长季水河教授出席并主持了报告会。
“我无愧于湖南人民,我带的研究生博士生中湖南人数居第一,我很喜欢我们湖南人的敢爱敢恨。”轻松式的开场白,拉近了与同学们的距离,博得阵阵掌声。
随后,李教授从报纸、电台、电视、网络四大媒体方面总结了传媒业基本状况——总体偏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当然,1960份报纸、1988家电台、2300个电视频道、2.36亿网民,彰显了我国传媒业改革开放三十年取得的辉煌成就。
李教授总结出改革开放三十年中,传媒业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一是上世纪80年代对媒介功能的重新定位。由于经济体制改革,信息需求增加,传媒由唯一的宣传定位转变为传播信息为主的多元功能。第二,上世纪90年代对媒介性质的重新定位。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拨正航线,传媒界转向信息产业,重新定位为形而上意识形态性质和形而下信息产业属性并存的性质,为其市场化奠定了基础。第三,新世纪的结构重新调整。新世纪传媒业的报业集团化、两级电视三级报纸四级电台、跨地区跨行业跨媒体经营以及编营分离等5项结构调整都不是很成功,传媒业目前面临严峻挑战。
李良荣,1968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1968年9月至1979年7月在江西省吉安地委宣传部工作,1979年9月考入复旦大学新闻系攻读硕士学位,1982年7月毕业后留校任教,1994年晋升为教授,1995年成为博士生导师,曾任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现任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学位委员会主任,教育部新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兼任复旦大学发展研究院研究员,并兼任浙江大学、暨南大学、华中理工大学、河北大学、郑州大学、广州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十余所大学的兼职教授,获“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在25年的新闻传播学研究中,李良荣提出了不少富有开创性的理论主张,20世纪80年代,他把信息概念引入新闻学,90年代提出的中国传媒具有“双重属性”、对中国传媒业的“二级电视、三级报纸、四级广播”提出总体构想等,都在业界、学界产生深远影响,并成为新闻界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