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赢线路检测中心 > 必赢官网 > 正文

曾艳兵:卡夫卡与中国当代文化

文章来源:必赢官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 2017-10-31

作为一个主要生活在欧洲城市布拉格的、用德语写作的犹太作家,卡夫卡对中国当代文化的影响几乎遍及各个领域,譬如文学、电影、音乐、绘画、、传媒、旅游、餐饮、房产、家具、装饰、婚纱摄影、女鞋等。卡夫卡在中国当代的影响几乎超过了任何一个当代外国作家。

从“卡夫卡在中国”到随处可见的“中国的卡夫卡”,卡夫卡已经成为中国当代的一个流行文化符号,无论你走到哪里,不经意间就会与卡夫卡不期而遇。然而,卡夫卡是如何进入中国文化的,进入中国文化后又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这种影响对于中国当代文化的发展和重塑又起了怎样的作用?

20171027日晚7时,逸夫楼一报,卡夫卡学著名学者,中国人民大学曾艳兵教授登上“湘大韶风名家论坛”,与400多位师生畅谈“卡夫卡与中国当代文化”。讲座由宋德发教授主持,沈云霞、熊毅等老师现场聆听了讲座。

2014年,上海的高考作文题中出现了卡夫卡的作品“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所以你是自由的;你必须穿越这片沙漠,所以你又是不自由的。”或者说卡夫卡已经走进了中国的高考作文题。这足以说明卡夫卡在中国恐怕已不只是属于专家学者、作家艺术家之事。

卡夫卡还通过电视、电影、戏剧、通俗音乐、网络文学等大众媒介的阐释和传播,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2013年,台湾青年导演刘振南指导拍摄了一部反映中年危机的影片《飞啊!卡夫卡》。2014年,四川传媒大学推出校园原创微电影《奔跑的卡夫卡》。卡夫卡也影响到中国当代的音乐创作,青年歌手李志写了一首歌,名为《卡夫卡》。台湾一支乐队发行了一张音乐专辑《卡夫卡不插电》。此外还有戏剧《卡夫卡的七个箱子》,京剧版的“变形记”《蜕变》等等。对中国当代文化而言,卡夫卡影响最大、最为深远的还是文学。卡夫卡对中国当代作家的影响包括宗璞、余华、格非、马原、徐星、刘索拉、皮皮、蒋子丹、残雪、莫言等。

卡夫卡的影响不仅局限于中国当代的精神文化方面,而且延伸到物质文化方面。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关卡夫卡的书店、咖啡屋、客栈、酒店层出不穷,花样翻新,成为中国企业文化、饮食文化、景观文化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精彩的讲座结束后,曾艳兵教授与湘潭大学师生就中国文化如何影响卡夫卡、对卡夫卡的解读是否有过度阐释和拔高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交流。

 

                        (供稿:史乔依 向璐 邓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