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大小S在北大百年讲堂搞了一次访谈秀,在这之前,便有北大的学生在BBS上强烈抵制,而在这之后,更是引起了关于艺人进入大学的质疑和讨论。
试看今年几起艺人进大学的事件——2月下旬周杰伦受聘为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艺术指导老师,3月初王宝强走进复旦大学做客名人讲堂。评论中无疑不是指责和质疑,而所有的矛头都集中在两点上:质疑明星是否有这样的资历,对于学校则是质疑他们是不是因为金钱和名声而攀附明星,进行炒作。
其实,明星与大学的“攀亲”之所以会引起如此的轩然大波,是因为在人们眼中,明星,尤其是当红明星,背后闪现的是金钱的光芒,商业的行销。而大学则是学术的,神圣的,两者就如一白一黑这两端,当明星进入大学校园,就显得与大学格格不入。即使有学生在平时对他们崇拜,此时也会觉得是对大学神圣的亵渎。
其实不然,如今的大学早已不是昔日的象牙塔。大学邀请艺人去演讲,许多时候是作为“成功人士”的一个成长案例和典范来讲,与学术无关。它可以让学生更加广泛地了解社会的各个阶层,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并体现着一个大学的多元和开放。明星虽然学历不高,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他们的成功必定有可述说、可学习的地方。而作为一个高等学府,自然也会掌握适当的量度和准则,并非成为所有人都可以进入的场所。既然如此,在不影响正常教学和工作的前提下,明星进校园,既不需大力吹捧,却也不至于大肆阻止。比如今年2月,被奥斯卡颁奖礼拒绝的好莱坞浪荡女帕丽斯·希尔顿却现身美国哈佛大学领奖,并宣传自己的新片,难道单凭这样,就可以断言哈佛大学堕落了吗?
而至于许多人担心此举会助长追星风潮,则更是多余。大学生已是成年人,有自己的价值和评判标准,并拥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目标,岂会因为几个可谓是匆匆过客的明星便迷失自己的人生追求呢?他们只是新奇,却绝非是盲目。
其实,这一件事更让我深思的是人们对大学校园中出现的商业化、社会化潮流的本能排斥。人们依旧保留着对学校、学生的传统印象,而一旦让沾有商业化气息的因素进入纯洁的校园,同学们就表现出自然的排斥,不少同学更以抵制的言论来守卫他们心中那一方圣土。
然而我们不得不直面事实,如今的社会是一个市场经济下的社会,大学所要培育的是服务于社会的人才。中国传统教育的人才往往被视为高分低能,一旦进入社会,书本知识、规范定律便显得毫无作用。当代大学生是有必要与社会接触的。理论的武装我们已习得,但社会的经验我们也要有所了解。例如易中天事件,虽然多数学者难以认同,但他让原本枯燥的东西变得生动有趣,吸引更多人对历史、对文学的关注。我们不能说这一特殊的文娱结合没有带给学术一点益处。
当然,我并非说商业因素可以肆意的侵入大学。比如温州大学开辟几百平方米的园地给学生做生意,美其名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对于此举我却是极不认同的。大学毕竟是学习,增长知识的地方,并非社会上的一切都可照纳。对学生提高综合能力有益的学术与商业的交汇才会被大众认可。
封闭学校封不住时代的变迁,国人的素养正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得到多方面的提升。作为高等学府的大学,不如拿出其坚毅的定力和向心的魄力,积极应对这一切,才能使中国教育顺应时代而得到长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