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工作

必赢线路检测中心 / 学生工作 / 工作动态 / 正文

第三届研究生“学术文化交流月”文新论坛文学专场举行

文章来源:必赢官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 2010-12-05

 

第三届研究生“学术文化交流月”文新论坛文学专场举行

 

 

(本网讯)123日下午,必赢线路检测中心第三届研究生“学术文化交流月”文新论坛文学场在文新院会议室举行。2009级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研究生陈勋和刘仁宗为本场论坛的主讲。

陈勋以《二十世纪西方文论发展的三条线索》为题,着重介绍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批评家伊格尔顿的专著《二十世纪西方文论》。陈勋指出,伊格尔顿的《二十世纪西方文论》一书通过“形式主义、结构主义、符号学、后结构主义”、“现象学、诠释学、接受理论”以及“精神分析理论”三条线索向我们勾画出了二十世纪西方文论的版图。

 刘仁宗主讲的论文是《茨威格生命中的三次地震》。论文的中心内容聚焦在茨威格一生所经历的三次重大事件上,它们恰如三次地震,给茨威格的生命造成了剧烈的断层。“第一次地震”是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它犹如“洪水猛兽”,迫使深受欧洲文化传统和犹太传统影响的茨威格由赞美欧洲表面的“安全世界”开始转向对社会现实的深层思考。“第二次地震”是1933年希特勒当选德国总理,实施“排犹政策”,并指使柏林大学生焚烧犹太作家和反法西斯进步作家的书籍。“焚书排犹”对茨威格打击很大;在萨尔茨堡的家被警察搜查之后,茨威格决定主动流亡。在创作上茨威格主要是对人的心理世界的探索,并开始深入到反观自我心灵。“第三次地震”是1939年德国闪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欧洲进入了文明史上最严酷的冬天;茨威格58岁了,开始步入人生的暮年。这个时期茨威格陷入一生中从未有过的孤独,他陷入悲观主义而不能自拔,他绝望了;最后茨威格选择悲壮,“英雄垂暮,安肯偷生”,于1942年自杀,结束生命旅程。

2009级比较文学专业的周曼清、崔西茹、甄贺娟对两位的内容进行了点评。2010级文艺学专业和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的研究生参与了本次论坛。(刘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