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位于第三教学楼六楼的湘大电视台里,我们见到了黄凌超。高个,黝黑,野性是我对他的第一印象。对于自己的迟到,他感到抱歉。招呼我们坐下后,还有些腼腆地问我们要不要喝水。对于这次突然的采访,他显得有些拘谨但却一直面带微笑。
半个多小时的接触,处处显现着黄凌超是个率性,洒脱,很有目标的人。与很多浑浑噩噩,沉溺现在,不知未来的大学生不同,他对于自己想做的、将做的、现在正在做的事都有清晰的认识和把握。大一那年从理科院系转至文新院新闻系,只是为了一圆高中时做记者的梦想;大二暑假从成都一路骑行去西藏,希望自己通过骑行能有所改变;作为湘大电视台台长,肩负着责任与繁重的工作,他却笑称,这些工作都是自己所喜欢的所感兴趣的,不存在辛苦与否。从他的身上,好像就能看到我们所向往的青春的样子,所希望的大学生活的样子。在感受到他满满正能量的同时,也开始明白,也许真正的青春,需要的就是这样一种率性洒脱的态度。
“以前想做个与世界沟通的记者,现在想做个拍出好东西的导演”
说起自己从一个纯粹的理科生转变成一个学习新闻的文科生,黄凌超只是轻微的一笔带过,似乎这个让别人觉得难以接受的决定对于自己来说根本算不上多么重大。问起原因,他说,高中时一直想当记者,觉得人和人之间越来越缺少沟通,希望自己能起到沟通的桥梁的作用。问起他转至新闻系后生活的改变,他苦思了一会,佯装抱怨地说:“最大的改变啊,就是从原来的四人寝住到了十人寝,感觉很热闹。”让人忍俊不禁。作为听起来十分高大上的湘大电视台台长,问起他平时工作中有哪些乐趣与困难。他说:“通过自己的努力,把好的片子拍出来真的是很开心的事。而电视台的一切工作都是自己所喜欢的,做自己喜欢的事,不存在困难与压力。”而他自己,现在更希望的是以后能从事自己喜欢的传媒影视行业。
“希望自己有所改变。”
像许多热血青年一样,黄凌超很早就有骑行去西藏的计划,高中时阅读《切格瓦拉传》,感受到切格瓦拉在骑行拉丁美洲后获得了巨大的改变后,他也萌生了骑行的想法。想法搁浅了几年后,终于在大二暑假和朋友一起得以实施。从成都平原一路骑行前往西藏,问起旅途中有何所想,他说:“更多的是想将沿途风景摄制成微电影吧,一路上都在和同伴讨论这些我们所喜爱的。”也是很好,在做自己喜爱的事的过程中想着自己的所爱。很多人也都知道,黄凌超打篮球很棒,问起他关于篮球的事情,他说:“打篮球是中学的最爱,以前还梦想过当篮球运动员。现在打篮球对自己而言是很棒的运动锻炼方式吧。”从骑行到篮球,他喜欢的是大多男孩子都喜欢的,他都尝试去做了且尽量做到最好。这是最真实的青春吧,热血到让人沸腾,率性到让人赞叹。
“做自己喜欢的”
如今的黄凌超已经大三了,即将走入社会。问起如今学业如何,他说:还好,在保证不挂科的情况下正在努力做自己想做的,学自己想学的。他说:“其实有很多老师因为能力不够教不了太多我们想学的,但我们自己有选择的权利和努力的权利,比如我自己很喜欢郑长天老师和其他一些老师的课,我会听很多。虽然似乎很新闻专业无关,但其实方方面面都与新闻有关。”问起毕业后的打算,他说:“一定是要做自己喜欢的,青春就那么几年,我不会浪费在自己不喜欢的职业上。”很坚定的态度,很纯粹的追求,许多人都喜欢随遇而安,却不曾想过其实青春本来就应该是激昂的,热烈的,应该要有属于自己的态度,像他一样拥有属于自己最鲜明的态度。
“生命不止坚毅与奋斗 ,有梦想才是有意义的追求”
最后的时候,和黄凌超谈到了什么才是有意义的青春、不悔的大学生活,也向他倾诉了作为新生对于大学对于未来的一些迷茫。黄凌超学长说要努力,要积极,要投入,要学习。在记者结束采访开始写这篇稿子的时候,收到了学长在微信传来的对学弟学妹的寄语,是一首歌《大学问》。他说这首歌的歌词便是他想对大家说的。他说:“看到你们比较迷茫,也不能给出什么正确的意见,也无法知道自己现在所做的究竟是否正确,只想告诉你们,你们还有许多事可以做:多读书,多学习,多尝试。但是道理是浅而易见的,不需要别人告诉你们,只能自己去感受,去做。”这番话值得深思,他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也是一个当局者的身份,在为大家做他所能做的指引。最后用这首歌歌词来结束这篇文章,我们的青春,需要的是这样的态度:
吸收是为了奉献 才能承前启后
我们懂得学问没有尽头
学会终身学习 才没辜负一番造就
我们懂得学习的理由
活出生命的光彩 才无愧于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