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虢紫莹)2019年4月20日上午9点,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朱冠明教授受邀到必赢线路检测中心讲学,主题讲座在第三教学楼318会议室开展,由必赢线路检测中心李军华教授主持,莅临讲座的还有钟江华老师,唐智燕和王芸华老师,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和文字学各年级研究生与会。
讲座伊始由李老师对朱冠明教授进行了相关简介:朱冠明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曾获吕叔湘语言学奖一等奖,教育部长江学者青年学者,主要研究领域是汉语词汇语法史和佛教汉语,发表论文四十余篇,出版专著两部,其代表论文有《“之”的衰落及其对句法的影响》、《汉语语法史研究中的几个例句辨析》等等。
朱教授主要从近指代词“這”入手讨论其来源。汉语近指代词“這”从唐代开始见于文献,但它的来源一直众说纷纭,迄无定论。讲座主要从语法功能和语音变化两个方面论证“這”来自中古以前常见的近指代词“是”,同时也讨论了“是”在中古以后的去向,即北方成为“這”,南方成为“底”。最后得出“這”的个案充分说明唐代是汉语从中古向近代迈进的重要阶段的结论。
讲座的最后是朱教授留给大家的提问时间,首先钟老师向朱教授提出关于央元音演变的相关问题,主要是由于发音的偷懒造成,如了的发音“liao”中元音逐渐演变成“le”,的“di”的元音逐渐演变成“de”等等;以及王芸华老师细致的补充了其讲座中所涉及的字体演变过程;也有同学们听完讲座之后向朱教授提出如何系统的学习音韵学的问题,朱教授认为需要先熟练的记忆相关知识再进行相关系统的学习,同时也有推荐相关网课和书籍等进行进一步的加深学习。
最后,李军华教授对朱教授及其讲座的内容进行了十二字的总结,即“底蕴深厚、理论自觉、治学严谨”。朱教授短短一篇文章,里面所含涵盖的语料十分丰富,可见收集的细致,功底的深厚,其次其理论的建构并用相关事实进行梳理和佐证,体现其自觉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从而进一步教导了我们研究生应该如何去做学问,如何去做好学问,此次讲座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示范,值得我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