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工作

必赢线路检测中心 / 学生工作 / 工作动态 / 正文

湖南师范大学唐贤清教授受邀来必赢线路检测中心讲学

文章来源:必赢官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 2020-06-06

 

(通讯员 蔡蓓蕾 张晶 张文苑)6月5日晚7:30,湖南师范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师范大学纪委书记、湖南省监察委员会驻湖南师范大学监察专员唐贤清教授莅临必赢线路检测中心开展题为《语言研究的“普方古民外”立体研究法》的学术讲座。此次讲座由必赢线路检测中心陈山青教授主持,文新院全体语言文字学老师以及研究生现场聆听。

讲座伊始,唐贤清教授表示,此次讲座主要是从“普方古民外”的来历(背景)、研究思路及研究难点三个部分与大家分享,希望能在讨论中与大家共同思考学习。

来历(背景):唐贤清教授表示,上世纪九十年代始,邢福义(1990)提出了“普方古”大三角理论,形成了对现代汉语语法的立体研究思路。三十余年来,学界又引进了诸多的国外语法理论来研究汉语语法,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已有研究利用历史文献材料来为现代汉语共同语、现代汉语方言和民族语言研究服务的成果较多,但是利用现代汉语共同语、现代汉语方言、民族语言和境外语言来为汉语历史语法研究服务的成果则较少。因此提出了服务于汉语历史语法研究的“普方古民外”立体研究法。该研究法立足于汉语语法结构的历史演变,利用现代汉语共同语、现代汉语方言、民族语言和境外语言的研究材料和理论方法来解决汉语历史语法研究中的问题,为汉语历史语法研究提供新的视角,拓宽研究领域,形成“三结合”。

研究思路:唐贤清教授围绕“现代汉语方言、民族语言、境外语言”三类语言与汉语历史语法研究的紧密联系作出详细阐述。关于汉语历史语法研究与现代汉语方言,唐贤清教授指出,汉语方言语法研究可以为汉语历史语法研究提供佐证材料,为某些汉语历史语法现象提供更为合理的解释。历史语料中曾经大量存在某种语法现象,但在现代汉语共同语中已经消失,这就会造成“下不联今”的假象,从而给汉语历史语法研究带来困惑,而汉语方言语法有时却能够解释。某一语法现象虽然在历史语料中存在,但是用例很少,有些甚至是孤例,但在方言中大量存在,都凸显了现代汉语方言为汉语历史语法研究提供了重要辅助作用。民族语言、境外语言皆是如此。

研究难点:唐贤清教授认为研究过程中主要有三大主要难点:一是句法语义演变的识别和判定难度大,二是句法语义演变的共性与差异的解释难度大,三是语料的收集与甄别难度大。除了学术研究本身的高难度,唐贤清教授还聊到的学术之外的困境,种种经历让在场师生连连感叹。不论是前往缅甸做关于景颇语的田野调查,为保证人身安全,不得不请求武装保护的经历;还是探寻独龙语过程中的路途之惊险;亦或是田野调查过程中条件之艰难,此番种种,终为研究积累了宝贵材料。

在互动环节,唐贤清教授与在场老师、学生热烈交流。既谈到了明清时期苗语研究的困境,也提到了白族方言的相关研究,彼此分享田野调查时发生的种种趣事,在一派热烈氛围中,唐贤清教授一再表示,希望能在语言文字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将湖南的语言研究推上一个新高度。

讲座最后,陈山青教授总结了此次讲座的主要内容,强调了讲座的关键词:方法论。并表示,此次讲座理论高大上,语料非常丰富,希望语言文字学的师生们能够有所收获,开阔视野。